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大會)今日( 11日)公布「第四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崇高榮譽「終身成就獎」及「專業精神獎」得獎人——授「終身成就獎」得主傳奇導演徐克先生及知名電影製作人施南生女士、「專業精神獎」得主資深配音演員姜小亮先生和韓冬青女士伉儷,表彰他們多年來為香港電影界作出卓越貢獻,其努力和成就激勵同行電影工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4vqJcJXJeC/)
香港電影金像奬協會主席爾冬陞代表董事局向徐克先生、施南生女士、姜小亮先生及韓冬青女士道賀。爾主席讚揚徐先生在電影創作上努力不懈追求卓越勇於突破,創造了無數經典作品;施女士以其國際視野及出色的市場推廣能力,多年來不遺餘力將港產片推廣至國際影壇。爾主席同時褒揚姜小亮先生和韓冬青女士數十年來專注投入港產片的國語配音工作,讓世界各地華人透過他們精彩的配音演繹觀賞港產電影佳作,為推動香港電影到中外華語市場的幕後功臣。
終身成就獎得主:徐克先生
徐克——香港電影界的著名傳奇導演,1979年首次執導的作品《蝶變》已突顯其非凡的創作才能,而且能夠在四十多年的導演生涯中,一直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實在難能可貴。他不僅執導了多部經典電影,更於1984年與施南生共同創立「電影工作室」,監製了多部成功的作品,最為膾炙人口的有1986年監製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創造了男性浪漫黑幫片潮流;1987年監製程小東導演的古裝片《倩女幽魂》,是結合玄幻鬥法與幽怨淒美的人鬼戀故事;1992年監製由程小東執導、改編自金庸名著的《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帶起新一波武俠片風潮;而他自己執導的《黃飛鴻》系列將經典角色與中國近代歷史結合,沉寂多時的功夫片得以重振聲威。
徐克的創新還包括技術上的突破,1983年他執導的《新蜀山劍俠》引入荷里活特技師,首次以西方特技手法拍攝中國傳統武俠小說中的御劍飛行、群仙飛遁等奪目壯觀場面,為觀眾提供全新的視覺體驗;這部影片拍攝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後來的《倩女幽魂》系列奠定了基礎——1997年徐克監製的《小倩》是香港首部2D與3D結合的動畫電影、2001年執導的《蜀山傳》是一次電腦生成影像與想像性畫面的極致結合、2011年的《龍門飛甲》則是立體電影的重要嘗試。香港電影得以在拍攝技術、視覺效果上不斷創新與突破,徐克實有開創先河和領導同業之貢獻。
多年來徐克所執導和監製的佳作源源不絕,部部別樹一格,以題材內容廣泛、創意風格獨特、手法創新多變見稱,其中多部作品源自中國古典故事及香港電影傳統,經過他的明快節奏處理,直接表達情感以及華麗包裝,舊經典在他的手中頓成為新典範,經得起時間考驗,並以超卓技藝與嶄新視覺體驗而具有獨特的藝術成就。
終身成就獎得主:施南生女士
施南生——香港舉足輕重的電影製作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興起,施南生的名字就與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等著名導演並駕齊驅。施南生擅長行政、策劃、發行、公關和市場推廣,處事風格俐落果斷、眼光獨到,是她在電影界屹立四十多年的成功要素。
施南生於1975年從英國學成歸來後,加入公關、廣告、市場推廣行列,因而建立了不少人脈關係。1978年她轉職至佳藝電視,在佳視倒閉後轉投麗的電視,期間她利用大學修讀電腦的知識為電視行業進行了一些制度化的革新,而她從節目部下班後更經常跑到攝影廠觀察拍戲,漸漸掌握到電視製作和節目部的營運,為她往後加入新藝城電影公司掌管行政和製作奠下良好的基礎。
1981年施南生出任新藝城行政總監,與當時新藝城三位主腦麥嘉、石天和黃百鳴及陸續加盟的徐克、曾志偉和泰迪羅賓組成「七人小組」,她以組內唯一女性的身份提出女性角度見解,更在當中扮演關鍵的平衡角色。
施南生執掌行政、策劃和發行工作,而且英語、法語了得,是電影界較早期前往海外影展取經的關鍵人物,她在康城影展不但大開眼界,更成功建立了大量人脈,多年來將新藝城及後來她與徐克創辦的「電影工作室」的作品推廣到海外,更成功開拓日本、韓國、以及遠至美國、北歐及南美等電影市場。
2003年CEPA簽訂後,開啟了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年代,施南生與香港幾位具豐富製作和發行經驗的電影人向內地的片廠和電影公司傳授外國製作、發行、營運戲院、分賬、巿場推廣等做法。她以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努力不懈提升香港電影在中國及國際市場的地位,貢獻良多、成就非凡。
專業精神獎得主:姜小亮先生、韓冬青女士
姜小亮、韓冬青——資深國語配音員。在香港電影界,姜小亮和韓冬青夫婦以卓越的配音技巧和專業精神備受推崇。姜小亮於1982年加入邵氏國語配音組,韓冬青則於1986年入行,數十年來夫唱婦隨為逾千部香港電影配音,他們所聲演的角色粒粒皆星,為港產片進入華語市場作出重要的貢獻。他們曾為《阿郎的故事》(1989)、《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家有囍事》(1992)等無數經典電影的主要角色配音,至今仍孜孜不倦任配音指導,參與《年少日記》(2023)和《破。地獄》(2024)等新作的後期配音工作。
姜小亮的配音之路始於參與邵氏電影公司的演員試鏡,惟當時香港難以找到合適的普通話配音人才,他一口標準普通話令邵氏如獲至寶,最終安排他加入國語配音組。
姜小亮與韓冬青現實生活中是夫妻,日常的默契與深厚的感情,有助他們配音聲演銀幕上情侶角色時更真摯甜蜜,如《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1992)中的成龍和張曼玉、《新精武門1991》(1991)中的周星馳和張敏等,二人的聲音讓不少觀眾留下深刻記憶。
韓冬青回憶起當年入行時,當時不少小生花旦們跟他們年齡相若,市場上亦很需要聲音相配的配音演員,他們試過最忙碌時一個月內為九部電影配音。那時是沒有現場收音的年代,無論是廣東話還是普通話,都需要配上對白,因此他們在錄音棚內也常常和明星交流、分享配音演出技巧。
姜小亮認為配音演員既要揣摩角色,又要兼顧普通話與廣東話用語和口形上的區別,用聲音發揮演技,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作,而成功的配音不在於聲音的完全相似,而是要聽起來自然,讓觀眾覺得是角色本身在發聲而非配音。
姜小亮和韓冬青在香港電影界努力數十載,深刻體會電影創作所面對的挑戰。他們認為港產片能在華語世界引領熱潮,是香港電影公司與劇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付出巨大努力的成果。二人異口同聲表示希望能將香港電影獨特的風格和專業精神以華語傳承下去,這也是他們的責任。
香港電影金像奬協會(大會)為誌此影壇盛事而編製的「第四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奬」特刊今天(11日)起正式推出發售。特刊配合本屆「繁星」主題,以醒目橙色作為主調,扉頁-海報以「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新演員」候選人的獨立造型照拼合而成,經摺疊後分別呈現出三款不同封面,設計別具心思。
香港電影金像奬特刊已在DNA STORE Cultural(香港文化中心)、kubrick(油麻地駿發花園)、高先電影院(堅尼地城)、誠品書店、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各大報攤及明報雜誌網站(https://ebook.mpweekly.com/)有售,每本售價港幣168元正。
「第四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奬」獲得各大機構鼎力支持及贊助,包括:場地贊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大會指定電視台及電視製作伙伴: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ViuTV)及MakerVille、海外播放機構:映嘉娛樂及Starhub+、耀目贊助:溥儀眼鏡、盛饌支持:foodpanda香港、大會指定銀行及信用卡贊助: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大會美髮造型贊助:Dyson Beauty、大會指定化妝贊助:NARS、迷之贊助:MemeStrategy、特刊珠寶贊助:GRAFF、商品合作伙伴:sensory ZERO、CASETiFY及駱駝牌水壺、酒店伙伴:香港麗晶酒店、媒體伙伴:MING’S、明報周刊、Vogue Hong Kong及hkmovie6、廣告伙伴:領彩有限公司及香港誠品文化有限公司、特刊拍攝場地伙伴:邵氏影城及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大會網絡平台直播伙伴:小薯茄,以及後期製作伙伴:匯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香港電影化妝師及髮型師協會為本屆金像獎提供髮型及化妝支援。
如有任何垂詢,歡迎賜電 (852) 2367 7892
Please call (852) 2367 7892 for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Hong Kong Film Awards Association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